美國的教育制度與台灣有些不太一樣,他們的義務教育是十三年,台灣的是十二年。如果用國小、國中、高中來區分的話,在美國的國小是讀六年,國中三年,高中四年。台灣則是六、三、三共十二年。
美國的國小是從 Kindergarten 開始,接著是一年級到五年級(即 K-5)。國中則是從六年級開始到八年級;高中則是九年級到十二年級。對比台灣就是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到高中三年級。所以若是國小五年級以前來美國讀書的話,是不會搞錯學制的,我們的一到五年級,就是他們的一到五年級。
美國的公立學校是採學區制的,和台灣一樣,以我所在的加州洛杉磯為例,我住的地方是屬於洛杉磯聯合學區 (Los Angeles Unified School District,簡稱LAUSD),他們會儘量統一學區內各級學校的學期時間、授課內容等等,但實際上真正開學時間可能還是會因為各學校而有所差異。幸運的是,各學校都有對應的網站,很容易就能上網查詢到所需要的資訊。
要怎麼選擇學校呢?基本上跟台灣一樣,你的住址在哪邊,你就分配到附近的學校去讀,除非有特殊情況,譬如名額滿了,就只能到次近的學校就讀。要跨很遠的區域就讀有其他的方式,這邊就不多做介紹。大家都想要讀好的學校,所以他們有很多網站做小學的評比,譬如說 Niche 或 GreatSchools 網站都可以查到。
我租屋的地方,分配到的是 Fairburn Avenue Elementary School,從評比網站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平均 9 分(滿分 10 分)的小學。
也能看到學生的組成比例,有 59% 是白人,27% 是亞洲人,西班牙裔的佔 8% ,黑人則佔 5%,其中有 15% 的學生是英語學習者(意思是說原生家庭語言是西班牙語、中文、日語、韓語等等非英語者),有 17% 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男生女生的比例差不多。
這一個區域因為離 UCLA 近,很多中國人來這邊讀書和做研究,所以亞裔的比例也高,也因為在知名大學附近,算是有名的小學,很多人來這兒就讀,導致它時常處於額滿的狀況,我們這次就無法順利進入這間 Fairburn 小學就讀。
退而求其次去第二近的 Nora Sterry Elementary School 就讀,從評比網站可以得知這間只有 7 分而已,各項分數都落後於 Fairburn 小學。
學生則是西班牙裔佔了 66%,白人只有 14%,黑人佔了 10%,亞洲人則有 6%,剩下 4% 是菲律賓裔(好酷,菲律賓裔居然是獨立的一支)。也因為西班牙裔的佔比高,很多小朋友都是講西班牙文的,因此所有學生裡有 29% 是英語學習者,這是另一間小學的幾乎兩倍。而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則佔了 71%,是另外一間小學的四倍多 😱。
雖然我沒有種族歧視,畢竟我們亞洲人就是被歧視的一群,不過的確跟當初以為同學都是像電視或電影裡面看到的多數美國白人和少數黑人的組成有很大的落差。
咦,等等,我怎麼閒扯淡了這麼久,還沒開始講正題。🙈
外國人要在美國讀小學,一般需要準備以下的基本資料(或是在LAUSD官方網站查詢)
- 在台灣準備好
- 小孩的護照
- 小孩的出生證明 (英文版的 Certificate of Birth,原出生醫院申請)
- 戶籍謄本(英文版的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ranscript,戶政事務所申請)
- 預防接種證明書(英文版的 Certificate of Immunization,衛生所申請)
- 其他你覺得需要提供的資料(自行翻成英文版)
- 到美國再準備
- 居住證明(租約)或水電帳單
- 視情況準備 Yellow Card (黃卡,美國的預防接種紀錄)
其中預防接種證明書是最重要的,學校會檢查是否符合最低需求才能接受學生入學。如果沒有提供證明,他會要求你將所有預防針都打過一輪,因此小孩會被多扎很多針。而美國的接種費用都不便宜,還好有些學校在特定的時間有提供免費的預防針接種。
我們在出國前特地去驗了過敏原,檢驗報告同時附上中英文對照,因為誠意對花生有一點過敏,提供這份報告請學校的老師幫忙注意他的飲食。
Nora Sterry 小學是一間非常有歷史的學校,建校於 1730 年,距今已經 290 年了,因此有許多充滿意義的古老文物。
將資料準備好拿去學校詢問註冊事宜時,辦公室的同仁除了檢查身份資料外,就是比對我們的預防針接種是否合格。小誠意這次來美國是讀小學二年級,以他七歲前在台灣都有乖乖按時接種的記錄,他還是需要再補三針😅。然後辦公室的老師拿了一疊資料給我們回家填寫,告訴我們隔天帶去學校給他們就完成註冊手續了。
第一頁說明總共需要哪些資料,包含護照、居住證明、預防接種證明、出生證明、轉學證明(如果有的話)和註冊表格。
要填的資料好多阿…學生資訊、家長聯絡資訊、語言和種族資訊以及學生的教育程度資訊。從這邊可以得知美國是個多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匯合在這個大熔爐中。
接著是填寫小孩是親生的還是領養的,以及其他的家長/監護人的資訊。
再來就是填寫兄弟姐妹資訊和緊急聯絡資訊。
好不容易完成前三頁後,又有一張特殊顏色的表,要填寫緊急聯絡資訊。應該是因為前三張會放在基本資料區,而這一張表會放在緊急聯絡區,當小孩出事時,可以更快翻閱找到。
這張表很酷,因為洛杉磯的遊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多,所以這邊會關心小孩的居住情況,是否跟爸媽住在天橋下?是否離家出走?是否睡在車上?爸媽是不是失業?等等很妙的問題,遇到這些情況,我想社工應該會介入協助吧。
如果上述狀況你可能符合的話,接著是填寫你需要的幫助,食物、衣服、家教等等。以前從來沒想過這些社會問題可能是美國人的日常,來到這邊才大開眼界。
這頁橘色的表格則是填寫更詳細的種族資訊,Hispanic/Latino 就是西班牙裔或稱拉丁裔,這是除了美國白人外的第二大種族。這邊有 primary/secondary race應該是要瞭解小孩如果是混血的話,是混那邊的?(口氣在兇什麼🤣)
再來就是填寫小孩的健康、醫療與相關保險資訊。我們一直在考量到底要不要幫小孩買健康保險,因為美國的保險非常非常貴,買了不一定用到。但如果沒有買保險呢?如果不小心生病,醫療費用也是高到嚇死人。當初考慮許久還是決定看情況再說,畢竟金額有點負擔不起。後來只在 2020 年武漢肺炎 (COVID-19) 爆發時,緊急買了三個月的保險撐一下。
黃色的這張不是表格,是要父母簽名畫押。如果你的小孩很野,破壞了學校的公物,包含教科書、圖書館的書、電腦以及任何學校的資產的話,那麼父母就要負責賠償。我覺得台灣也需要這一張,免得一堆父母會耍賴不賠 😆
接著是兩張小卡,需要詳細的填寫小孩的健康情況,是否有得過相關的疾病。
這兩頁超多看不懂的疾病名稱,雖然小誠意沒有生過什麼重病,但我們還是一個一個查字典搞清楚,意外學到很多疾病的英文名哈哈。(是能幹嘛 🙄)
以上所有的表都有正反兩面,正面是英文,反面是西班牙文。就連 LAUSD 的官方網站都有英文和西班牙文的版本,平時收到政府的手機警示訊息也是有兩種語言。由此可見這邊有很多西班牙裔的美國人,他們大部分是從墨西哥和歐洲過來的。
填完這些表格已經半夜三點半了,隔天一大早起床,先帶小誠意去遙遠的馬克吐溫中學。
這間學校有臨時的 Immunization Clinic(免疫診所),每週只有一小段時間有開,提供免費的預防針接種,對於我們這種窮人家來說,非常需要這種服務。
要打針之前需要填寫一下當前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打針,很貼心的還有中文版的對照表可以看。
負責將我們的預防針接種紀錄輸入到電腦裡的阿姨,非常親切地招待我們。
小誠意要補打三針預防針,一針是流感疫苗,另外一針是 A 型肝炎疫苗第一劑,還有一針是水痘疫苗第二劑。他非常的害怕打針,一直問我說能不能不要打…
這張照片拍糊了,打針的地方就是個小房間而已,非常不起眼,我還以為晚點會有老師來打針。
還好後來來了一位穿白衣服的護理人員,很親切的跟小誠意說不要怕,還會逗他笑,安撫他緊張的心情,叫他轉頭看牆壁上面的東西。接著就很俐落的瞬間打完三針,印象中小誠意還得到貼紙和文具的小禮物。
打完針後,就得到這張免疫記錄卡,這就是知名的 Yellow Card (黃卡),有點類似台灣的寶寶手冊後面的那些接種紀錄表。黃卡就是各小學會檢查的預防針接種記錄卡,有這張才能上小學。
一開始的那位阿姨把我們在台灣打預防針的日期和種類都登錄上去了,也包含當天打的三針疫苗。
離開馬克吐溫中學,帶著黃卡和昨晚填寫好的一疊資料,誠意終於可以順利就讀美國小學囉!
學校每天都會將菜單公布在辦公室中,這是當天的餐點。
早餐吃雞肉凱薩沙拉配優格和燕麥;午餐是火雞胸肉卷、熱帶水果冰沙、奶油花椰菜和水果,飲料有巧克力牛奶、低脂牛奶和無乳糖牛奶(適合有乳糖不耐症的小孩)可以選。
這是前一天的菜單,早餐吃雞肉沙拉;午餐吃包著豆類和起司的墨西哥卷、奶油玉米、迷你紅蘿蔔和水果,飲料則和昨天一樣。
看起來菜色算是挺有變化,也非常的美式,一堆沙拉和生鮮蔬菜,小誠意常常都挑著吃。
小誠意來到教室的第一張照片。他們不像我們是用幾年幾班這樣區分,而是用教室編號,他是 Room 16,也就是 16 號教室。而且這個號碼不是連號的,無法從教室編號得知到底是幾年級。
這是小誠意的座位,我們報到的時間剛好是 Recess(下課時間),同學都在外面玩。
老師是 Ms. Martin,人非常的好,對待小朋友很有一套。他發給小誠意一整組新的文具用品包含鉛筆、蠟筆、橡皮擦之類的,另外還有放功課的文件夾。
他們的教室大約比一般台灣小學的教室再大一點,小朋友是六個到八個人圍成一桌,牆上貼滿了各種美術作品和閱讀心得。
這是老師上課的白板,可以看到各種規章、標語幾乎貼滿了整面牆,老師可以寫字的地方還真小。而右前方那張不起眼的半圓桌,就是老師的辦公桌。
原以為這樣就完成了報到手續,沒想到去接小誠意下課的時候,老師又拿一疊資料包給我,裡面有五種表格要填寫。
第一個是學生緊急聯絡人資料,這個表格之前已經填給學校過啦,完全同一張表格,再填一次是怎麼回事?!
第二個表格是一一詳列學生要負的責任,練習成為正向的數位公民、自己保持個人資訊隱私、帳戶密碼資料等等。
基本上就是把責任義務都先講清楚,很符合美國人的契約精神。雙方簽訂合約後,必須要好好遵守合約事項。
上面的項目都打勾詳讀後(爸媽念給小孩聽),下面這張就是簽名認罪啦,總計長達三頁的宣告呢。
紅色這張表是給家長填的授權證明書,希望我們授權給學校使用特定的方法或活動,讓老師去進行跟教學相關的事務。
綠色這張是學校的規則,也就是校規,希望父母能告訴小朋友,到學校要做到這些項目。裡面列出很多細項,包含不准使用武器(玩具武器也不行),這一項也太可怕啦哈哈,哪一個小孩會帶刀槍到學校啦。
其實學校的四個主要準則就是 Be Safe、Be Responsible、Be Respectful、Be Kind,要注意安全、負責任、尊重他人、好好對待他人,在學校的牆壁上也到處可以看到這四點,老師也常常在班上提醒大家要做到,我覺得這些準則很棒。
藍色這張是音樂課程的說明與授權書,讓音樂老師可以盡情大展手腳就對啦。話說學校的音樂老師都是家長另外花錢聘的,小學很窮,政府的補助也不夠,所以學校每學期都會跟家長募款,來當作音樂課程的資金。
黃色這張是整學年的行事曆,包含開學日和學期的最後一天,寒假暑假日程,以及相關的國定假日等資訊。
這張通知單說明他們每天的上課時間是早上 8 點 7 分到下午的 2 點 45 分,但週二比較特別,提早到下午 1 點 45 分就下課。上課的時間定得很奇妙,好像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八點到校,可以花七分鐘走到操場集合或是走到教室,就保證不會遲到,所以七分鐘是緩衝時間。下課後,可以選擇讓小孩參加 After School ,有老師會盯小孩寫功課,還有運動和玩桌遊的時間,因為是各年級混齡分班,所以會認識更多的朋友。
這張表不定期會交由學生帶回家給家長,可以得知學校最近的活動和相關時程的資訊。上半部英文版,下半部是西班牙文版。
恩,這張有點淡淡的哀傷。學校的經費不足以提供學生的材料等雜費,希望家長可以捐錢或是捐相關物品,舉凡衛生紙、鉛筆、蠟筆、膠水、橡皮擦等等都可以捐獻。
接下來這張表說明學校每天都有提供早餐和午餐,基本上是免費的,但如果你不符合免費的資格,你就應該要付費(線上儲值到一個連動的帳戶)。老師說早餐是一律免費,但午餐的話一個人要 3 美金(與背面說明的標價不同)。
符合免費資格的條件在背面有說明,基本上就是看家戶的年收入換算成每週收入,如果低於標準的話,就可以每天吃免費的餐食啦!說到這邊我覺得很自己很蠢,我們明明在美國就是沒有收入,公司補助的生活費連房租都不夠,怎麼換算都是低於標準,絕對能吃免費的午餐,但不知道哪來的「不好意思」(台灣人的陋習), 我居然填表說我可以自行負擔餐費。我真的是敗尺(白癡)!!!!
就是這張表,我謊稱我在美國有收入,填了我的家戶週收入,所以我可以自行負擔午餐費用,一切只因為我不好意思吃免費的午餐。我真的是白癡,這件事情絕對是我至今仍然懊悔不已的錯誤抉擇之一,也是害我窮愁潦倒的原因之一。
該表的背面有說明各種情境下,你該填寫哪些欄位。
不知道為什麼,學校的表格將白、紅、紫、綠、黃、藍、粉紅全部都用上了,超級五顏六色,令人眼花撩亂。
慶幸的是,這些表格都填完後,繁複的文書作業總算是告一個段落了。
之後就可以安心又開心的上學去啦!小誠意不會待在美國變文盲了!
對了,我有提到學費嗎?
因為這是義務教育,不管你是外國人還是美國人,只要是學齡內的小孩,都可以接受教育,所以學費是不用錢的喔喔喔!!!(但真相是……且待下回分解 😉)